深圳信息港

天天头条:尚玉萍:从乡村妇女到最美“儿童主任”

2023-06-01 21:18:53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魏燕辉 邱夏)今年43岁的尚玉萍,是谷城经济开发区彭家山小学的“尚老师”,每天7节课,她在三尺讲台上播种知识;她也是社区“童伴之家”里的“尚妈妈”,每天课后陪着孩子们写作业做游戏,直到他们被家长安全接回家。

三年来,她风雨无阻地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走访全村515名0-18岁孩子不落一人,入户辅导留守儿童功课耐心细致,疏导家长和孩子不良情绪。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有4对外出打工的父母主动回乡陪伴孩子成长。在她的精心照护下,社区“童伴之家”成了孩子们课后最喜欢呆的地方。尚玉萍被评为2023年“荆楚最美儿童主任”。


(资料图片)

生活拮据,南下漂泊勤扒苦做

“叮铃铃……”下午五点,踩着清脆的放学铃声,谷城经济开发区彭家山小学的一群孩子出了校门,便涌入一墙之隔的社区“童伴之家”,尚玉萍老师早已敞开大门,等着孩子们来“造”。

看着孩子们在这里安静地做作业、做手工,尚玉萍心中满是感慨:如果早些年能有这样的条件,有专业的“妈妈”照护,儿子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好在自己有幸担任“童伴妈妈”,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孩子们撑起健康成长保护伞。

尚玉萍是谷城县职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平时就爱学习敢挑战不服输。2005年,眼看着邻居都翻盖了新楼,自家的房子却是破屋难禁深夜雨,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尚玉萍舍下2岁的儿子,和丈夫王建伟一起南下打工,一去就是十年。

没钱的日子,苦不堪言。尚玉萍至今还记得,有一次要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同乡答应借她100块钱,结果客人到了,钱却没借到。她臊得满脸通红,发誓一定要混出个样来。

她排版制表做PPT样样精通,凭着敢闯敢干的拼劲,在深圳亚旭塑胶制品厂,从流水线普通操作工升到办公室文员,再后来成了厂里的会计。夫妻俩好学上进,勤劳肯干,没几年,老家的破房子就变成了两层小楼。

生活条件改善了,尚玉萍却发现儿子和她的距离有些疏远了。虽然她每年都会回家看他,寒暑假也会把他接到深圳玩,但父母长时间的缺位,已经影响了他的健康成长。

经过深思熟虑,尚玉萍决定放弃高薪,回乡陪伴孩子。

辞职返乡,挑起教育陪伴重任

3月18日,是彭家山社区“童伴之家”主题活动日。尚玉萍早早来到活动室,没想到比她来得更早的,是迫不及待要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约六七十人,把活动室挤得水泄不通。

活动的主题是《身体的界限》,已经是第三次讲了,没想到还是吸引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看到大家的热情,尚玉萍深刻地感受到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她知道自己回来对了,选择担任“童伴妈妈”选对了。

2015年尚玉萍辞职回到老家,恰逢彭家山小学正在招老师,尚玉萍超过了教师考试的年龄限制,经过选拔,她顺利走上了讲台,成了一二年级的语文代课老师。

为了补充知识能量,她每天晚上看书备课到深夜,在村级小学率先启用课件教学,丰富的课堂内容,穿插图片、动画等生动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正当尚玉萍潜心教学时,另一项重任也即将落到她的身上。

“童伴妈妈”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5年启动,旨在通过培育乡村女性开展乡村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村级留守、困境儿童监护网络,确保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最后一公里。2020年,这一惠及乡村儿童的项目在谷城落地,彭家山等5个村(社区)成为首批试点。

当时恰逢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村干部人少事多,做“童伴妈妈”又耗时费力,一时间工作无人接手。社区书记唐会明思来想去,最终找到了责任心强、爱钻研学习的尚玉萍。

当初回乡是为了照顾孩子,尚玉萍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不仅当了老师,做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还成为服务乡村儿童的“童伴妈妈”。

建立信任,真情织就关爱网络

彭家山社区“童伴之家”,设在社区居委会二楼,一间是读书室,一间是活动室。居委会旁边就是彭家山小学和幼儿园。尚玉萍下课后走几步就到“童伴之家”,非常方便。每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到5:30,每个周六周日,学生放学、放假,“童伴之家”就开始“营业”啦,这里成了孩子们最喜欢呆的地方。

而三年前项目启动时,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020年7月,经过一系列专业的线上线下培训,尚玉萍信心十足地上岗了。她满以为这样为民惠民的大好事,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做起来也会顺风顺水,却没想到第一天入户上门走访,就被实实在在地泼了一盆冷水。

彭家山社区0-18岁孩子有500多名,如果图省事,尚玉萍可以依据社区提供的信息,自己在家就把表填了。但她觉得,既然要做,就一定要把好事做实做好,只有一家一家地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精准服务。

为了增强信任感,她还特意穿上了印有“童伴妈妈”字样的红色外套,没承想敲开第一户居民的门,刚说明来意,就被误认为是卖保险的,被赶了出来。

明明是在做好事,却被同村人赶出家门,丢人、委屈、沮丧……尚玉萍的情绪一落千丈。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遭遇。但不甘心的她迟疑片刻,又继续向下一家走去。

丈夫王建伟回乡这几年,热心集体事务,被居民选举为副主任。尚玉萍的困境,王建伟认为一开始大家对新生事物不了解,拒绝接受很正常,只要多宣传介绍,用心用情做事,慢慢就会好起来。

丈夫一席话,让尚玉萍茅塞顿开。几天走访下来,她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反对比较强烈的家庭,要么警惕性很高,要么家里的确有些困难怕被偷窥。

接下来,她把所有信息认真研究总结,将困难、离异、残疾等特殊家庭标注为重点关注对象,然后重新拟定了入户走访方案。走访有排斥心理的家庭,她就拉着丈夫一起上门,增加信任度。走访特殊情况的家庭,她就跟家人唠嗑聊天,主动帮忙,拉近距离。

尚玉萍坚持望闻问切,三个月下来,把社区500多名儿童家庭全部走访了一遍,谁家是个什么情况,该怎样关注和帮扶,她心里有了一本明白账。其中筛查出的30多个留守儿童和3个残疾儿童,成了她关注的重点,这些家庭她每月必访,每周必问,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2021年,她帮助3个孩子办理残疾人证,为2个孩子申请了事实无人抚养生活补贴。

真情付出换来了大家的信任,空无一人的“童伴之家”,成了家长和孩子们积极主动参加活动的场所。有20多个孩子放学后成了活动室里的常客,每天等他们被家长安全接回家,尚玉萍才放心地离开。

尚玉萍一个人照看“童伴之家”,忙不过来是常有的事。学校放学,若是她班级事务还没处理完,丈夫就主动帮忙开门、维持秩序。遇到组织活动,儿子下班回来也会到现场帮忙照看,一家人服务儿童,温暖了整个社区。

一人一家,守护孩童大善无疆

在尚玉萍的手机里,记满了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存满了孩子们的信息和活动照片,社区500多名孩子,她都能一口叫出他们的名字。即便是常年跟随父母在外地生活的孩子,她也经常主动与家长和孩子沟通,把家乡的关怀不断传递。

13岁的娟娟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尚玉萍十分关注她的成长,经常帮她辅导功课,找她谈心,引导她正确对待家庭问题,像妈妈一样教她安全度过生理期,教她正确穿衣打扮,教她学会保护自己。她也很信任和喜欢“尚妈妈”,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尚妈妈”讲。

尚玉萍非常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在日常教学和陪伴的过程中,她发现留守儿童,尤其是女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教育,自我保护意识不足。为此,她精心准备了一堂课《身体的界限》,请学生和家长们一起来参与,通过提问、做游戏、画图画等形式,孩子们渐渐了解自己身体的禁区和敏感区,学会了保护自己。她的这堂课,开了谷城农村生理教育的先河,还入选了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童伴妈妈主题活动手册”。

在尚玉萍看来,“童伴妈妈”不是单纯的照看,而是心灵的陪伴、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困难时的依靠。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她积极参加各类相关培训,从获得“儿童主任”初级资格起步,直到成为骨干培训师、“童伴妈妈”督导师。

“有问题找尚玉萍”,是彭家山小学老师们的共识。与人沟通,从张口就“吼”到轻言慢语,从聊天一聊就死到引导对方充分表达,尚玉萍的沟通陪伴,成了孩子们眼中最美的“童伴妈妈”。在她的影响带动下,有4对外出打工的父母主动回乡陪伴孩子成长。她的个人事迹还入选了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优秀童伴妈妈”合集。

尚玉萍说,做“童伴妈妈”,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代课老师只是当年学校缺少师资的一种暂时性举措,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也许我会离开讲台,但只要‘童伴之家’在,我愿意一直陪着孩子们学习、成长。”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