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港

天天讯息: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传承中医理论精髓发挥中医药特长,为攻克难治性疾病带来希望

2023-06-16 13:10:53 来源:哔哩哔哩

所谓难治性疾病,是人们对于症状复杂顽固且易复发,并且治疗周期也比较漫长的疾病的通称,比如类风湿关节炎,以及俗称的“老寒腿”等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因其易迁延、易反复,而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长期的影响与困扰。不过与此同时,“难治”并不意味着不能治,或者是无法治愈。近年来,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在应对难治性疾病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传承创新中医药精髓,发展全程介入治疗,同时创新研发各种中药新药,人们也越来越多地找到了攻克难治性疾病的希望。近日,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进行了专访,为我们深入解读了中医药有效应对难治性疾病以及一些重大慢性疾病的“奥秘”所在。


【资料图】

中医治疗难治性疾病注重整体性,需要注意很多层面

对于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医药能够发挥怎样独特的作用?刘良院士介绍说,对于很多难治性疾病,中医所主张的是一种整体性治疗,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疾病,不仅具有治疗上的整体性,还具有疗程上的长期性,因此也需要患者有耐心和信心去坚持治疗。

刘良院士表示,难治性疾病是现代西医的一种看法,中医具有独特的辨证体系和诊治思路,对于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也能够给出相应的方案。他回忆了自己在港澳地区20多年以注册中医身份行医的历程,“那时候很多来找中医的病人,都是西医治疗的效果不太好的,并且在当地中医药没有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医药一定要有疗效,你没有疗效,人们也不会来寻求中医药治疗,病人基本上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找中医。这并不是说西医不好,西医很好,而是有一些疾病的确是难治。”

刘良院士回忆说,有病人来了之后,他经常会叮嘱对方,首先对中医药治疗要有耐心、要坚持:“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至少要连续治疗两个月到三个月,可能才开始起效。因为是难治性疾病,它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间积累才会生效,不要以为西医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找中医马上就神医了,吃几剂药就好了。此外,中药的味道不好,吃几剂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效果就会不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国际标准是三个月一个疗程,所以说要有信心去坚持治疗。”

刘良院士说,对于一些重大慢病、难治性疾病,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很好的配合中医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自己又弄了一大堆的其他东西,就把药方的作用都淡化了,这种情况我遇到很多,特别是在广东很多都是自己煲汤水,煲汤水里面喜欢放药材,里面有的药材有可能跟医生开的处方是相反的,不但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可能还有反作用。”刘良院士说,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医生也要很小心,“我经常问病人在家里是否习惯煲汤,然后就要指导他,要根据你的辨证,你的证候类型,你的体质特点,然后去进行食疗。所以讲到这些食疗,也要尽量遵循专业人士的意见。”

刘良院士表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来说,第三就是要慎防风寒,“比如现在是热天了,比较潮湿,但是不是在这个热天的话就没有风寒了?像我们的空调冷气,冷气的风口,很多时候类风湿关节炎就是晚上不小心,然后就被冷气的风口对着吹到关节。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是说在热天就没有风寒了,病人就需要注意去进行配合好中医的治疗,配合好了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中医治疗实际上是一个总体的概念,不是单一的,不是仅仅给出一个药方或者有一个建议,就能够解决问题。”

辨证论治体系是中医精髓,在应对难治性疾病领域表现突出

刘良院士表示,中医一直强调病证结合,“从我们的黄帝内经开始一直在延续,在中医药发展的脉络里面,都是有强调证候治疗的,只是这个病是在古代的时候诊断的病,和现代医学诊断的病有所区别而已。”

刘良院士介绍说,中医的治疗思想主要表现在一种证候治疗学,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辨证论治,明确证候以后,再进行准确的治疗,而不是症状的“症”。“中医所说的‘证’,体现的是疾病的本质,在一个疾病状态下,在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之下,出现的一个临床表现的证候群。通过中医的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最后分析出来有一个证候,不是单一的症状。所以辨证治疗,它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他还举例说,“比如说咳嗽,西医就是用镇咳药,有中枢性的镇咳药和外周性的镇咳药,而中医治疗首先就要辨清楚寒咳和热咳,热咳和寒咳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不单纯是一个咳嗽的症状。它有不同的寒与热的内在本质。那么治疗的时候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种治疗的原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不能热咳用热药,寒咳用寒药,效果就不好。必须把它分清楚了,不同的证候是寒还是热,就可以带来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刘良院士表示,从现代医学的循证研究来讲,中医辨证也一定有它的内在的科学原理和相应的数据支撑,“我们能够拿现代的多学科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呈现出来,然后去找出它的规律,那么就能够提高我们现在的临床的诊疗水平,以及对中医药科学原理的认识。”

发挥中医药诊疗难治性疾病特长,需要探索建立新模式

采访中刘良院士强调,对于中医药诊治难治性疾病,还需要探索建立一个新的治疗模式,甚至是新指南,使其真正对现代医学发挥影响作用,带来很多新的启示。“中医药的研究不单纯是能够促进自己中医药的学科发展,还能给现代医学带来很多新启示,也不单纯是一个药物的开发,它能够提供很多疾病治疗新的模式、新的学说甚至新的靶标,所以也可以促进现代医学很多方面的发展。全世界对中医药的研究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这是好事。”

刘良院士表示,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能够为全人类的健康谋福祉。但从另外一方面,又要注意保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发与保护要并举。“如果导致我们原创理论的价值被流失了,也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合作,要开发,同时我们还要保护好它的原创理论。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丰厚经验和智慧,里面有开发价值的财富是特别丰厚的,所以对中医的证候学说,是我们治疗的一个核心。如果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没有把握好这个证就开方,那就是西医的疾病诊断清楚了,然后我们就把中药直接用来针对西医诊断的病来治疗。换句话讲,这种情况就真的是弃医从药了。中医首先要有自己的临床治疗学的理论,因为这个理论是有它巨大的价值的,是精华所在。”

中医的“三防”“四观”等核心理论,对于难治性疾病防治格外重要

“中医有‘三防’理论,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叫做治未病,因为很多的疾病,它的发生都是有一个过程的,现代医学来讲也提倡早诊早治,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刘良院士介绍说,中医药在这方面有一系列的它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去判断在疾病的前面,或是还没有完全发病的状态,“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不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还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生活调理,包括起居饮食,都可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在开始早期起到一个很好的治未病作用。”

刘良院士表示,中医药作为一个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不单纯是治未病,还有治已病,“就是说现在已经病了,甚至是重大的慢性疾病,有很多可以治疗,现在的重大慢病特别适合于中医药治疗。首先因为重大慢病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慢性过程你需要一个完整的防诊治的方案,还有一个防止复发的方案。比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领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等,现在的西药是用的生物制剂,但是生物制剂用了之后,停药后很多都会复发。在这种情况之下,中药治疗是不是复发率可以减少?或者说拿西药已经把病情比较快控制以后,中药再用上来,然后使它防复发,这方面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他强调说,正因为中医药治疗是一个整体性治疗,而不是一个对抗性治疗,可以把机体紊乱的免疫系统调节成平衡状态,减少很多疾病的复发率。

刘良院士说,对于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在中医药的研究里面,可以是一个全程干预,或者全程的健康管理。“从开始的治未病,到发生之后进行辨证论治,通过中西医结合,让中医药进行全程干预,防止疾病复发。”

此外,刘良院士还介绍,中医在传承的过程里面还体现了他的“四观”的思想和理论。所谓“四观”,就是包括整体观、辨证观、动态观、平衡观。其中体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阴阳平衡”等诸多核心思想,“正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治疗某一个疾病的时候,不能够仅仅是去抓住那个病灶,还要抓住病理病灶所产生的全身机体反应,这个就叫证候。” 举例说,比如消化道溃疡,如果是拿现代医学的治疗,可能更多的针对病理的变化,所以抑制胃酸或者是促进它黏膜的恢复,这种治疗理论是正确的,是需要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在不同的个体它出现了溃疡,它有不同的证候反应,“有一些反应是脾虚为主的,它除有溃疡之外,还会产生腹泻,这都是临床的客观的事实。还有些病人可能是又不一样的,比如口干、大便闭结,甚至会发热,所以它寒和热都不一样。比如说脾胃气虚的,肝胃不和的,肝郁胃热的,这都是中医讲的出现的一些常见的证候。而这些证候同样也是在阐释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溃疡病。”刘良院士说,因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疾病的时候,就特别强调病证结合、整体治疗

刘良院士还介绍说,中医还注重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同一个疾病,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证候的表现的变化,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中医称为三因制宜。所以说这是它的动态观。”另外在平衡观,就是强调不要过度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体察患者机体阴阳之所在,调之以平为期,避免临床上所说过度治疗的情况出现。

刘良院士总结道,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理解,可以认为中医是生命科学体系中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医学,它所关注的是为人体治病,“它的医学的思想和医学理论是很深刻的。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把中医药的‘四观’‘三论’等等这些基本的思想方法全面认识、研究深透,然后落实到具体的疾病诊疗,我相信一定能够提升中医药的临床诊疗价值和临床疗效。”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