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2、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
3、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
(资料图)
4、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
5、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释义:正面看庐山,庐山是一条绵延不绝的山岭,侧面看庐山,庐山是一座险峻挺拔的高峰。
8、远处看、近处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总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9、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10、扩展资料:《题西林壁》的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11、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12、《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13、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15、原文《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字词释义1·横看:从正面看。
18、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19、2·侧:侧面。
20、3·各不同:各不相同。
21、4·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22、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23、6·缘:因为;由于。
24、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5、8·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26、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7、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9、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30、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
31、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
32、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3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34、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
35、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
36、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
37、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38、也就是说若想真正识得庐山,必须要跳出庐山,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庐山。
39、这又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总结。
40、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味。
41、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42、的翻译: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一, 是因为自己身庐山之中。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